其他

一个北京基层公务员的自白:干了七年街道,始终心有不甘

2018-03-29 经管之家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杜绍斐(ID:shaofeidu)

我国约九成公务员是科级以下的基层公务员,他们的工作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媒体却鲜有描写。我请到一位入职七年的北京公务员,让他聊聊在北京干基层工作的乐与愁,这里面有不客气的吐槽,也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。说的都是实在话。

公务员就是个围城,城里的人想出去,城外的想冲进来。


2011年,在网上看到北京市XX街道办公务员招录公示名单时,我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没背景没关系的我经过笔试面试的层层厮杀,成功上岸。当时觉得自己非常幸运,我,一学历史的外地文科男,终于拿到了体制内的门票,在北京扎根了!


没进去之前,北京的公务员于我有着种种光环,社会地位高、福利待遇好、仕途发展佳,家乡人羡慕的眼神和恭维的话语一度让父母觉得倍有面儿,但几年下来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

一句话,北京市的基层公务员,没那么差,但绝对也没你想的那么好。



每当有人问起我的工作,我习惯含糊地以「公务员」糊弄过去。

 

有那不知趣的,非要深入挖掘到哪个单位,于是我嘴里便蹦出「街道」二字,这种情况下,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接茬,「哦,就是居委会的吧!」

 

「嗯嗯...反正也差不多。」如果他能看到我的内心戏码,那无数的小飞刀肯定会让他立即闭嘴。

 

鉴于大部分人对街道和居委会傻傻分不清的现实,今天我就借机科普一下: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,是最基层一级的政府,其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就是公务员,比如我;社区居委会则是居民自治组织,其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公务员的身份,属于社工。


作为街道的下一层级,居委会的工作更加接地气,全都是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,所以更繁琐,上门入户是常事,加班加点也跑不了,而社工的待遇非常一般,普通社工也就三千多吧。几年来一直传说要提高社工待遇,但好像迟迟没见落地,心疼自己的同时,更心疼我的社工兄弟姐妹们。



千万别想当然地认为在街道上班的都是大妈,其实,街道每年招进来的年轻人不少,但来了的年轻人都想被遴选走。

 

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两年基层工作经验,只能报考街道这样的基层岗位,比如我,当时想着先进了体制内再说,然后再考到市里,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,没多久,一纸通知横空出世——在职公务员不得报考国考和市考,基层公务员往上走的路径就这样少了一条。

 

这种情况下,遴选似乎变成了唯一的出口——新招录的街道公务员工作满5年后,在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参加市级遴选和国家遴选。国考和市考,你是在和体制外的人员交手,有先发优势,而遴选则是内部过招,强强对话。每年北京市放出来的市级遴选岗位并不多,还有诸多专业上的限制,国家遴选更是难于上青天——全国各地公务员都可以参加国家遴选,高手云集,竞争酷烈。

 

遴选上不去,那么只剩下在本单位熬年资了,我们单位多的是干了十几年的小科员,就算你熬够了年资,并且竞聘成功,升到副科长、科长,也就是多个一千来块钱工资,而且这点钱不白拿,给你的活儿也多了不少,市侩一点说,挺不划算的。

 

在此,给想进体制内的同学提个醒,凡能报考市里就选市里,退而求其次就区里,最好别选街道,活多钱少晋升慢,谁来谁知道。特别是男同志,要是家里没有能在北京买房的资本,进了街道,可能会像我一样,为娶不娶得到媳妇而忧心忡忡。



街道的工作不好干,特别是北京的街道,虽然级别不高,但谁让你在北京呢,在北京当公务员,你就必须有更高的站位,更高的政治素质,更强的奉献精神,因为首都无小事。

 

街道都干点啥?作为最基层一级的政府,街道管的是一个辖区吃喝拉撒方方面面的事儿,区里有多少委办局,街道就有多少对应的小科室——民政、房管、城建、综治、城管等等。小到办理一张老年卡、为孩子上学开具借读证明、社区安装健身器材,大到征地拆迁、拆违控违、整治群租房...都算上,而且你这个地界儿上没人管的事儿最终都会跑到街道头上。

 

有一次,社区里一名失独老人脑梗病危,把求助电话打给了经常上门探视的社区居委会,由于无法联系上老人的亲属,街道便和居委会同志一起担当起「家属」的重任。

 

当时我作为街道值班人员,跟着上了120急救车,发现里头一股恶臭,老人大便失禁,拉了。我们便在笼罩着臭味的急救车里呆了半个钟头,差点没吐了,把老人送医院后,我们轮流守夜看护,几天后老人不幸去世。


街道又把遗体送到殡仪馆,办寿衣、遗容、火化,最后我看着面容清癯的老人被推进焚化炉,给他鞠了一躬,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程,竟是我这个陌生人送走的。那时候有个感觉,就是街道工作虽然微不足道,也挣不到啥钱,但是不可或缺,没有街道,世界就乱套了。

 

街道还因为夹在区政府和老百姓之间,很多工作不好开展。区里的委办局基本不需要直接面对老百姓,发发文件,下下通知,最多再到街道调研一下,而街道可是直接和群众打交道的,千万别小看群众工作的难度,就拿整治「开墙打洞」来说吧。


在北京,很多沿街老楼都存在开墙打洞的现象,地段好点的老小区普通两居室一月租金有五六千,但如果开墙打洞,改成底商出租,房东每年可以到手二三十万的门脸租金。可想而知整治「开墙打洞」的难度——这是从人嘴里夺食的买卖。

 

街道工作组要联合工商、城管、公安、社区居委会和物业的同志,挨家挨户了解情况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不能用强——如今大家的维权意识都很厉害,动辄拍视频发网上,手机录音投诉。有商户看见工作组的人影,大老远就关门溜了,没办法,只能一趟趟跑,跑上一百趟,总有赶上的时候。那段时期,我们上班就是一座座地「扫楼」,有强烈的生命流逝感,时间都去哪儿了?都跑腿跑没了。

 

遇到房东或商户确实存在实际困难的,还得帮着想办法。比如辖区内一位80多岁的老人,接到「开墙打洞告知书」的时候,情绪十分激动,以「当官的欺负老百姓」为主题给我们来了一顿字正腔圆、酣畅绵长的京骂,与我同去的小姑娘都委屈哭了。


后来了解到老人是因为老楼楼道狭长,照明不好,才在自家墙上打洞,方便进出。针对这种情况,我们借着重阳节看望老人的机会,和老楼长老街坊一起来到老人家中,提出重新整修旧楼道,安装新的楼道灯和扶手,这么着,老人同意了恢复开墙打洞前的原貌。

 

除了日常工作,街道还经常加班。平时工作日晚上得值班,周末、节假日得值班,街道很多同志,工作十几年,一直是在值班巡逻中过的大年三十。而且,因为北京外事活动、重大政治活动多,每逢这些活动,街道就得停休,做好服务保障工作,去年的两会、一带一路论坛、十九大、冬季消隐,重大活动就没停过,整整四个月「5+2,白加黑」连轴转,大家伙儿都是咬着牙坚持,毕竟你干的就是这份工作,这一点政治觉悟还是杠杠的!我们单位有老同志就累得住了院,他没发过一句牢骚,出院后又默默地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。

 

我想不通,大部分公务员明明不像大众想象那么轻松、悠闲,但在舆论场中,这个群体总是被描绘得十分光鲜亮丽,常常遭到指责、误解,较高的社会地位?我看也是幻觉,明明我们就是舆论场中的弱势群体!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,做着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,我们中大多数人清清白白,付出、奉献了很多,但却经常被无视,打在我们身上的标签多是「混日子、刮油水、中饱私囊、权力交易」,唉…



都说公务员待遇好,但北京公务员绝对不属于这个好待遇的T队,据我了解,江浙、广东、天津等几个和北京经济发展程度差不多的地区,公务员的收入才算得上好待遇!

 

北京公务员们身处皇城脚下,干的活多,拿的钱少,比如我,小科员,工作七年,每年七七八八到手加起来11万左右,而据在江苏某四线城市工作的同级公务员朋友透露,她到手的都比我多个两三万,不用说你也知道,北京和一个四线城市的房价差了多少倍,置身于全国房价最高的首都,如果不靠父母资助,靠公务员这点死工资,买房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 

有人说了,公务员靠的不是工资好吗,那您觉得我们还能靠得上什么?

 

分房?这对于北京基层公务员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了,现在就连中央部委的公务员也面临着分房难题——房源太紧,好单位都得排个十来年队,边缘一点的部委单位可能差不多退休的时候能享受到吧。

 

公费医疗?不好意思,北京市公务员和公司人一样,都是交北京市医保,早就被排除在公费医疗之外了。

 

职级晋升?基层公务员,绝大部分人只能止步于科级。

 

至于所谓的发东西,八项规定以后,北京绝对是执行得最严的地区之一,从我进了街道,但凡节日,一个元宵、一个粽子都没见过,只要过节,纪委就得开节前教育会,重申八项规定的种种,以前只要过节就发东西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,我也只能从老同志们那里听听以前发的福利,过过耳朵瘾——比如春节发的米油肉海鲜一个小冰箱还不够塞的,劳动节发的劳保生活用品单身汪能用大半年,母亲节父亲节都有大蛋糕…这些福利全都拜拜了。更夸张的是,连家里孩子办酒席也成为纪委严格监督的事情,就算亲家有钱想搞隆重点,体制内这边的家长也不忘嘱咐,低调低调,最好就是悄没声息办完,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烦。

 

话说回来,福利待遇也是有一点的。应届毕业生解决北京户口,但现在有5年最低服务期限;一般都管早午饭;有的街道、区市级单位,能为非本地未婚公务员提供宿舍,虽然可能是地下室,好几个人住一间,但对于到手工资几千块的小年轻公务员,能省下房租也不错了,但是!绝非每个单位都有这样的好福利。如果因为各种原因,你只能报考街道,不妨先打探一下这个街道有没有宿舍。当然,最被大众认可的公务员福利,就是稳定,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,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退休,不用担心因年老不中用会产生的失业问题,而退休后的待遇也还不错,但毕竟我离退休还很早,具体有多少,确实不知道。

 

不过近两年,原本十分稳定的公务员队伍也出现了松动,我就听说了好几个辞职的,区里、街道的都有,说实话,我挺佩服那些跳出来的人,他们有勇气走出体制内,有一技之长,能在社会的大熔炉里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。大部分基层公务员干的都是沟通交流、综合协调、写公文材料的活儿,没有练就某一项突出技能,对外面的世界常抱有畏惧,且年纪越长,对稳定性的顾虑也越多,踟蹰着一年年也就过去了。


但无论离开,还是留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,愿离开的得到更宽广的人生舞台,留下的少点不甘,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。



5年,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,

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+财经百宝箱

经济系列:经典书单 | 入门书籍 | 宏观框架 | 经济模型 | 经济预测 | 纳什均衡 | 简史 | 调控 | 学习体会 | 经济思维 | 供给侧改革 | 博奕论 | 科斯 | 奥地利学派 | 成本 | 学习手记 | 宏观思辩

 

金融系列:学习书目 | 金融体系 | 书单 | 投资思维 | 估值 | 银行 | 资产配置 | 投行 | 量化投资 | 建模 | 研究员 | 对冲基金 | 股市交易 | 行为金融 | 宏观分析 | 尽职调查 | 研究 | 金融读博

 

管理系列:企业案例 | 精选书单 | 公司治理 | 咨询模型 | 行业干货 | 商业分析 | 管理圣经 | 营销

 

财经系列:中产阶级 | 爱情经济学 | 奢侈品 | 有钱人 | 月饼证券化 | 屌丝值 | 选老公 | 雍正行长

 

学习资源:搜索技巧 | 顶尖课程 | 名牌大学课件 | 商业图书 | 文献管理 | 原始数据 | 金融网站 | 内部培训 | 投行并购 | 行研清单 | 国外学习APP | 英文文献 | 金融电影 | 工具包 | 免费资源

 

爆款文章:房价 | 一线城市 | 二胎 | 收入 | 80后 | 移民爸爸 | 学历 | 中产生存 | 花钱 | 求职机会 | 没背景 | 北京折叠 | 有多拼 | 世相绘 | 赚钱领域 | 励志青年 | 顶尖名校 | 城市 | 农村 | 寒门

 

读研读博:投稿经验 | 写论文 | 学术牛人 | 论文工具 | 科研工具 | 学术资源 | 读研 | 读博 | 找工作

 

统计系列:学习心得 | 推荐书目 | 实证分析 | 大师之见 | 计量之路 | 常见问题 | 必读 | 统计数据

 

名家之声:吴敬琏 | 张五常 | 李稻葵 | 许小年 | 张维迎 | 汪丁丁 | 陈志武 | 林毅夫 | 钱颖一 | 陆铭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